比特币的概念于08年被提出,恰逢一轮金融海啸。2009年1月,中本聪在比特币创世区块中留下了无法被修改的一句话:“The Times 03/Jan/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(2009年1月3日,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)”。这句话显然是对金融体系的讽刺,自此比特币开始迅速发展,成为了传统金融世界中不可忽视的异类。可以说,比特币本身就是危机的产物。比特币也一直以来被赋予了“避险资产”的属性,但在面对真正的经济危机时,很多人仍不免心存疑虑。当前币圈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:比特币究竟能否在经济危机中证明自己的价值?

01 比特币与经济大危机的碰撞
全球经济的现状无需多言,尽管经济危机并非必然发生,我们可以先做个假设。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,这让许多人相信,下一轮金融海啸可能会推升比特币的价格。然而,也有不少人担心,比特币可能会在经济危机中崩溃。
支持者认为,比特币作为“数字黄金”,具备供应有限、去中心化、全球共识等特点,与黄金的避险属性相似。“盛世古董,乱世黄金”,危机之下,法币超发导致贬值,而比特币供应有限,相比之下,其价格将会上涨。
反对者则指出,比特币并非真正的避险资产,因为其价格波动极大,价值仅依赖于共识,缺乏货币的基本职能。古董类收藏品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往往大幅贬值,比特币也可能遭遇类似命运。回顾2017年的加密繁荣,可以看到比特币的增长与全球金融市场的蓬勃息息相关。如果经济衰退,持币者收入锐减甚至失业,他们可能不得不抛售比特币来支付生活费用或偿还债务,届时,比特币或将像其他风险资产一样面临清算的命运。
02 从比特币历史中找寻线索
然而,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初,并没有经历2008年的金融风暴,因此缺乏直接的历史数据。但在世界各地的小规模经济危机中,比特币的表现提供了一些线索。
2012年,塞浦路斯银行因购买希腊国债而遭受重创,导致国内债务危机。2013年,塞浦路斯政府为了获得欧盟的紧急援助贷款,决定对银行存款征税,这引发了挤兑潮。塞浦路斯民众纷纷涌向银行,提款机前大排长龙。这一事件让人们意识到了比特币的优势,比特币价格在这一年从13美元一路涨至1147美元,涨幅超88倍。
此外,委内瑞拉和阿根廷的经济危机也提供了案例。当地法币大幅贬值,普通人难以兑换美元或购买黄金避险,比特币因此成为不受中心化组织操控的最后选择。由此可见,在经济危机中,一旦法币系统崩溃,比特币的需求将会激增,推高其价格。
03 去中心化的力量将在危机中显现
历次危机中都有一个共性:危机出现后,顶层精英往往通过放水或其他手段将风险转嫁给普通人。法币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媒介,充满了政治性,其规则的制定永远代表少数人的意志,一旦滥用,后果却由所有人承担。
很多人质疑比特币去中心化的意义,认为其效率低下。实际上,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目的是将货币与权力分离。比特币是第一个非政治性、非中心化的法币体系替代方案,它始终按照其自身逻辑运行,不受任何组织操控,这正是比特币的最大价值所在。
比特币并非所谓的“黑市货币”,也不依靠战争来暴涨。将比特币与负面事物挂钩,更多是因为现实世界太烂,而非比特币本身有问题。比特币的出现,本质上是对中心机构滥发货币行为的反制。它像是一束光,照亮了黑暗中的罪恶,让隐藏的肮脏无所遁形。